在徐州启动的这个联盟和展览开创区域协同发展多项『第一』 |
|
||
|
||
|
||
|
||
|
◎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地域广袤、涉及苏鲁豫皖四省的淮海经济区何以凝聚抱团? 10月29日在徐州博物馆启动的“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成立暨区域文明展”告诉我们—— 历年考古证明,作为中华文明东夷文化的主要分布区,淮海地区山水相连、历史文化同根同源。 以文物讲好淮海故事,既是对地域文明的学术探索,更是在寻求区域协同发展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根脉。 ■文缘相通 博物馆联盟共树文化自信 “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协同发展”“坚持让文物活起来”“推进区域文化研究”……由苏鲁豫皖四省10市博物馆共同发布的300余字的《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宣言》,言简意赅地为联盟成立作了注解。 上周四在徐州博物馆举行的这一活动,由徐州市文广旅局、淮海经济区联络处主办,苏鲁豫皖四省文旅厅、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文博系统相关负责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物报社等媒体记者百余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近年来,苏鲁豫皖四省博物馆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江苏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诞生地,观众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度创纪录地突破1亿人次大关;山东省文博事业快速发展,2019年底博物馆数量达到567家,位居全国首位;河南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藏品位居全国前列;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百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全力推动博物馆高品质发展。 自2017年6月国务院明确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后,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省、市不断加大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徐州博物馆积极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 正如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晓林所说,苏鲁豫皖四省10市博物馆共同发起成立“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部署要求,是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淮海经济区博物馆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努力打造成全国文博领域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 “科学编制淮海经济区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建立常态化协商推进机制;深度挖掘馆藏资源,讲好淮海故事;围绕淮海经济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区域特性,厚植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等研究,推出一批学术主张与科研成果,让同根同源的历史文脉得到更加广泛的认知认同。”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说,“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的成立只是开端,未来的工作任重道远。” ■文物相映 青铜文明里再述华夏辉煌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上古,东夷民族的发展水平煊赫一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地域文明。商周时期,东夷民族与中原王朝由对抗而交流,由接触而融合,最终在战国末年,基本融入到了华夏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 展现“特殊的历史时期、独有的文化地位”,配合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成立而同期开展的区域文明展“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特展,聚焦淮海地区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精选了考古发现的80件商周时期的青铜重器,展现淮海地区独特的历史地位以及由夷到夏的融合过程。 以淮海地区青铜器为主的文物展览在全国尚属首次。徐州博物馆副馆长、此次展览策展人原丰介绍:“展览汇聚了淮海地区(黄淮流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重器,是地域文明的集中展示和有益探索。展览借展文物跨四省15家博物馆,80件文物中有55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29件,无论是借展规模还是文物级别,在徐州博物馆展览历史上都开创了先河。展览契合了当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阐释了淮海地区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独有地位。” 据悉,举办淮海地区文物联展的想法早在三年前就在徐博人的心中萌生。淮海经济区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2017年徐州被明确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后,徐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建设淮海经济区文化中心的目标。淮海经济区地缘相近,文化相同,区域文明特色鲜明,通过淮海地区文物精品联展的举办增强区域认同,正当其时。 徐博陈列部负责人岳凯回忆,策展团队先后走访调研了淮海经济区淮北、宿州、临沂、连云港、菏泽等市级博物馆及曲阜中国孔子博物馆等特色场馆,经过多方考察,策展思路由“文物精品展”转为“区域文明展”,主旨更明确,内涵再丰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周青铜器为国之重器,在政治活动、祭祀仪式、军事战争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选择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作为展览重点,徐州云龙书院两汉文保中心主任傅国峰称赞展览“定位高、选题准”。 ■文脉相承 用文物故事传递人文精神 文物是承载于实物之上的文化。本次活动还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淮海经济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10月29日上午徐博报告厅举办的主旨演讲中,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作了《如何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的报告。 陆建松为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科技场馆建设特聘专家,曾策划设计了全国近70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参与全国200多个博物馆的建设项目。 在陆建松看来,一件文物,一个遗址,哪怕是一砖一瓦,都反映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方式、科学与技术、宗教和信仰、审美和思维等领域的文化继承和创造,记录着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足迹,承载着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陆建松针对当下文博工作偏重考古、疏于研究、忽视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播的一些现象强调:“保护和研究文物,绝不仅是为了保护和研究,也不是只有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古为今用。既要透过文物揭示其背后的文化,也要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培养和强化国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供有益帮助,为塑造一代国民的品德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有益启迪,为科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讲好文物故事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而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必须构建完整、有效的传播体系。”陆建松说,“首先必须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其次要做好文物历史文化故事的编剧,把学术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观赏性结合起来。第三要创新文物故事传播的平台和方式,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合作共享的精神。” 主旨演讲通过政策高度、理论深度和丰富实例,为淮海经济区文博人开启了头脑风暴。与会者纷纷表示,文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丰厚滋养和沃土,举办更多让观众看得懂、喜欢看和留下记忆的展览是新时代文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链接 探寻青铜时代共同家园 展期三个月的淮海经济区文明展“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特展主要展示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淮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青铜器为主要展品,重点展示三方面内容: 一是以鲁南、鲁东南为代表的商周古国文化,包括薛、滕、莒、小邾等国,以薛国故城、庄里西东周墓、临沂汤河中洽沟、枣庄东江遗址贵族墓群出土青铜器为主;二是以苏北、皖北为代表的徐夷、淮夷文化,邳州九女墩三号墩、淮安高庄战国墓、宿州泗县等地出土青铜器为主;三是以中原王朝统治东方以及文化交流融合为特点的青铜器遗存,以连云港大村、临沂苍山东高尧、枣庄徐楼、曲阜鲁故城等地出土青铜器为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王朝建立初期,淮海地区大部仍为东夷土著居民占据;西周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其国家政治形态和文化制度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徐夷、淮夷等东夷部族与周王朝时战时和,是西周王朝向东发展的主要征服目标;春秋时期,中国历史经历着深刻变革,徐夷、淮夷等东夷古国不断被征服兼并,古徐国也于春秋晚期退出历史舞台;战国是中华文化的黄金时期,为古代中国走向帝国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东方,楚国、齐国在兼并小国之后也相继为秦所灭,滚滚洪流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 ■评论 绘就协同发展美好蓝图 淮海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接处,自古以来,这片区域山水相连、文脉相通、人缘相亲、习俗相近,区域之间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数千年来深植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基因,流淌在一代又一代淮海人的血液当中。 徐州近年来大力促进淮海经济区文旅的协同发展,先后牵头成立了淮海经济区文旅融媒体联盟等,组织开展了国潮汉风·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旅游推介会、淮海经济区城市非遗戏曲巡演展演、淮海经济区直播带货节、淮海经济区文旅协同发展圆桌会议等,以区域“联演、联展、联游、联研、联宣”,不断增强淮海经济区文化引领功能、文旅服务功能和文旅辐射功能。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在传承历史文化、滋养城市文明、促进文旅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立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以文物为媒,让“同根同源”的历史文脉得到更加广泛的认知认同,对淮海经济区的合作交流、互惠共赢、协同发展,特别是文博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物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在完善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在区域合作上拓展新空间、在科技创新上汇聚新动能,打造区域“云上博物馆”……在徐州发起的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的成立以及系列研讨、展览活动,绘就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美好蓝图。 总第42期 探求中华文化起源 保护民族传统基因 关注前沿学术研究 分享人文思想光芒 《汉风周刊》每周四出版 版主 张瑾 投稿邮箱:174044994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