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玉慧 成功获批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解决、大落实”活动,低保、孤儿和特困保障标准实现“十连增”…… 一项项民生成就、一幕幕温暖画面的背后,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凝聚着党建工作迸发出的巨大动能。 近年来,市民政局党委立足“民心之政”定位,坚持“党建促工作、工作亮党建”两手抓、两提升,不断深化“‘四个民政’绘就党建红心圆”书记项目,以法治、良心、精准、阳光“四个民政”为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全力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党建引领 法治民政更坚实 民政服务对象的权益,需要法治的保护;民政建设改革发展,需要法治的护航。 市民政局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深化“法治民政”建设,形成民政事业1个总揽 n个专项业务的规划编制体系,养老、社区治理等4项内容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任务。强化“惠民利企”,社区法治嘉年华参与群众1.2万人,降低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170万元,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期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减至10个。 向群众耐心解答社会救助、婚姻家庭、养老服务等热点问题,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生保障服务热点问答》等宣传手册……5月6日上午,徐州市“民法典宣传月”暨“云龙湖法治文化节”启动仪式在徐州音乐厅举行,身着红色马甲的市民政局志愿者为现场群众带来了一场普法宣传。 普法宣传是建设法治民政的重要方面。市民政局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持续做好民政各业务领域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强化普法新媒体阵地,依托徐州民政微信公众号、徐州市民政局ag凯发旗舰厅官网等平台,突出抓好新出台民政法规的宣传解读。另一方面,组织策划集中宣传方案,通过“救助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 除此之外,市民政局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专章内容等,并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专题授课,进一步提高民政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党建为民 良心民政更温情 “张奶奶,祝您生日快乐!”今年3月,博济老年公寓温馨祥和,由机构供养的特困老人张道珍迎来了她的百岁生日,市民政局联合市社会福利院、博济老年公寓一同为她庆生,现场处处洋溢着幸福和祝福。 14年前,张道珍老人因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经社区和街道申请、民政部门审批入住市社会福利院。自此,从生活用品到日常饮食再到看病就医,张道珍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全方位保障。 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体现着民生厚度、政策温度和文明程度。市民政局坚持党建为民,2022年,组织11.36万人次3个月内完成全市4轮特殊困难群体排查,明确25.81万名(户)保障对象,对2.19万需跟踪帮扶的重点户(人)落实帮扶政策;实现低保、孤儿和特困保障标准“十连增”,年度发放保障资金24亿元;全省率先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明确认定办法。 “动员本组织积极参与认领一户或多户困难家庭,凝聚社会组织帮扶困难家庭的强大合力……”去年,市民政局发出关于动员市级社会组织参与困难家庭帮扶工作的倡议书,50余家社会组织中秋节前夕集中走访慰问困难群体800余户。 社会组织是服务民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市民政局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工作,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弱有所助、困有所济、急有所救的社会救助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水平,市民政局制定《徐州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所属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考核细则的通知》,指导所属党支部围绕“政治功能突出、制度机制健全、职责功能完善、阵地特色鲜明、作用发挥明显”五个方面不断强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党建提质 精准民政更可及 “太感谢了!多亏了信用救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从提交申请材料,仅用了5天,贾汪区大泉街道崮西村村民赵先生就收到了民政部门送来的3000元救助金。 社会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市民政局坚持党建提质,创新实施“一次告知、诚信申请、先办后核、失信惩戒”的“信用 社会救助”,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2022年,为1.1万人次“雪中送炭”诚信救助。 通过加强预警监测平台建设,市民政局对困难对象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致贫风险进行排查监测及时预警、核实并开展救助,并健全线下走访排查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基本生活、收支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等,不断完善主动预警机制和常态化帮扶措施,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 精准民政,贵在可及。 “这里的饭菜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花样多、味道好,我们经常来吃。”临近中午,徐州经开区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睦邻食堂”飘出饭菜香,不少附近的老人陆续赶来,准备就餐。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在我市,像这样开在家门口的助餐点有很多。这些助餐点大多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而建,老人们不仅能在家门口吃上热乎的饭菜,还能就近娱乐,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市民政局创新实施城市“1 3”、农村“1 n”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城市养老区域化专业化品牌化连锁运营、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养老服务站点达到1952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 党建增效 阳光民政更鲜明 民政工作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直接反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民政服务水平,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民政服务。 近年来,市民政局聚焦民生保障工作,创新建立“4平台、3规范、2热线、1张网”的“阳光 ”民心工程保障运行机制,即社会救助综合预警平台、养老资金阳光监管平台、残疾人“两项补贴”监管平台、社会组织管理平台,《村级“三务”公开指引规范》《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纪实手册》《城乡社区治理督导事项目录》,12345儿童热线、96444殡葬服务热线,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一张网,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民政工作透明度。 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阳光民政”,离不开强有力的队伍建设。市民政局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局党委第一任务,深入实施新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开展县处级党员干部读书调研,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组织11次中心组学习、40余场党员学习日、8期民生保障我来讲论坛、30余场业务培训……在一次次的学习教育中,全市民政干部的信念更加坚定,本领不断提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彬表示,下一步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加强民政领域党的建设,进一步筑牢政治底色,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持续抓好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助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贡献民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