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7日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属企业深化改革和前三季度运行情况。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山东正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评估中,我省位列a级。作为省委深改委牵引性改革事项,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呈现出改革方向更加清晰明确、改革指向更加精准聚焦、改革导向更加务实鲜明、改革靶向更加系统集成的特点。
“新一轮改革提升坚持问题导向,从具体问题抓起,梳理省属企业在发展质效、资本布局等9个方面17项问题,研究提出一系列以专项行动、工作机制、创新平台为载体的改革举措。”副省长周立伟介绍。山东将实施推行“国有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等“十大行动”,建立健全“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等“十大机制”,建设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等“八大平台”。改革所提目标要求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其中包括,到2025年,省属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5%以上,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要达到18%,在能源资源、粮食供应、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资产总额占比提高2个左右百分点等。
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国有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强化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大力推进功能性、结构性改革。
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形成从平台搭建到成果转化的整套制度体系。继续稳妥推进主业相同、业务相近省属企业间战略性重组,以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为主体推进专业化整合,并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快布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逐年提升。“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国有企业将牵头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元器件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省国资委主任满慎刚说。
近年来,山东扎实实施国企改革,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持续向好,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前三季度,省属企业总体呈现“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净利润增速、净利润增速高于利润总额增速、利润总额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三个高于”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前三季度,29户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451.3亿元、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净利润775.7亿元、568.5亿元、166.6亿元,分别增长12.6%、20.7%、105.2%。在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中,我省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居第2位,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净利润居第3位,资产总额居第4位,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一利五率”是衡量企业发展质效的重要指标,从相关指标看,前三季度省属企业经营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省属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5.2%、1.8%,分别增长0.5、0.2个百分点;营业现金比率5.3%,连续3个月实现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53.5万元/人,增长1.9万元/人;资产负债率68.9%,较去年同期持平,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投资拉动效应加速显现。前三季度,省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292.6亿元、增长8.4%,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济南机场二期、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推进。承办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促成现场签约项目63个、合同金额1897亿元。举办9场“央企省企地市行”等活动,签约项目105个、合同金额1670亿元。
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前三季度,省属企业累计研发投入312亿元、增长20%,29户省属企业中25户实现增长、8户增幅超过50%,山东重工研发投入达到92亿元,浪潮集团研发投入增加22亿元、增长61%;省属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303亿元、增长22.8%,山东重工、华鲁集团、山钢集团新产品产值均超百亿元。
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1—9月,省属企业劳动生产总值2905.9亿元、增长4.5%,上缴税费852.5亿元、增长4%,职工人数69万人、增长1.8%,其中大部分新增职工为高校毕业生,有力促进了稳就业。(付玉婷)